本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是通过各过程考核来完成,各过程考核的总达成度通过各过程成绩平均值确定,见下表1。
表1-1“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各过程考核总达成度表(15自动化1班)
考核类型 |
权重 |
总达成度(平均成绩/100) |
作业:0.10 |
0.10 |
0.70 |
答辩:0.10 |
0.10 |
0.66 |
实验:0.10 |
0.10 |
0.59 |
三次测验:0.15 |
0.15 |
0.62 |
大作业:0.10 |
0.10 |
0.65 |
笔记:0.05 |
0.05 |
0.70 |
期末:0.40 |
0.40 |
0.70 |
表1-2“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各过程考核总达成度表(15自动化2班)
考核类型 |
权重 |
总达成度(平均成绩/100) |
作业:0.10 |
0.10 |
0.69 |
答辩:0.10 |
0.10 |
0.73 |
实验:0.10 |
0.10 |
0.63 |
三次测验:0.15 |
0.15 |
0.65 |
大作业:0.10 |
0.10 |
0.65 |
笔记:0.05 |
0.05 |
0.65 |
期末:0.40 |
0.40 |
0.66 |
严格地说,本课程的各过程考核对毕业要求的诸多指标均不同程度地支持。
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课程支持的指标点主要落实在1知识、2分析、3设计、4研究四个方面。按各指标点的三个层次(入门、强化、创造)的划分规则,过程考核与各指标项对应关系及权重分配如下:
表2“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各过程考核对应毕业要求权值表
考核类型 |
指标点1-2 |
指标点4-1 |
指标点10-1 |
指标点12-2 |
作业:0.10 |
0.2 |
|
|
0.4 |
答辩:0.10 |
0.2 |
|
|
0.4 |
实验:0.10 |
0.2 |
0.4 |
0.5 |
|
三次测验:0.15 |
0.1 |
|
|
|
大作业:0.10 |
0.2 |
0.4 |
0.5 |
|
笔记:0.05 |
|
|
|
0.2 |
期末:0.40 |
0.1 |
0.2 |
|
|
合计权重 |
1 |
1 |
1 |
1 |
说明:
(1) 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或可用性要求”。通过大作业/作业/答辩/实验/期末等考核过程来完成(均通过类图的分析与建立来实现意图),对指标点权重的划分(每列数据),考虑到各考核类型的性质,以及考核权重。另外,必须说明,程序设计课程属于工程基础课程(工具课程),其中建立的数据模型用类型模型图表达。
(2) 指标点4-1:能比较和选择研究路线,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大作业、实验、期末考试来检测。
(3) 指标点10-1:能够撰写设计报告和设计文稿。通过大作业/实验(通过报告)来检测,对指标点权重的划分,考虑到各考核类型的性质,以及考核权重。
(4) 指标点12-2: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学习发展自身的能力。通过是否有笔记、及笔记完成质量,以及作业和答辩来检测。
(1)各独立的实际过程考核,对各指标点的具体权值划分
表3-1“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对应毕业指标点统计表(15自动化1班)
考核类型 |
指标点1-2 |
指标点4-1 |
指标点10-1 |
指标点12-2 |
作业:0.7 |
0.7 |
|
|
0.65 |
答辩:0.66 |
0.5 |
|
|
0.7 |
实验:0.59 |
0.62 |
0.6 |
0.55 |
|
三次测验:0.62 |
0.62 |
|
|
|
大作业:0.65 |
0.65 |
0.62 |
0.6 |
|
笔记:0.70 |
|
|
|
0.7 |
期末:0.70 |
0.73 |
0.68 |
|
|
指标点达成统计 |
|
|
|
|
表3-2“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对应毕业指标点统计表(15自动化2班)
考核类型 |
指标点1-2 |
指标点4-1 |
指标点10-1 |
指标点12-2 |
作业:0.69 |
0.7 |
|
|
0.65 |
答辩:0.73 |
0.7 |
|
|
0.75 |
实验:0.63 |
0.65 |
0.63 |
0.6 |
|
三次测验:0.65 |
0.65 |
|
|
|
大作业:0.65 |
0.65 |
0.62 |
0.6 |
|
笔记:0.65 |
|
|
|
0.65 |
期末:0.66 |
0.7 |
0.65 |
|
|
指标点达成统计 |
|
|
|
|
说明:上表中各过程考核对某个指标点的达成度,是根据表1的总达成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给出。根据具体完成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对于15自动化2班来说:实验对1-2的建模,4-1的独立设计实验,10-1的实验报告均有支撑,总达成度是0.63(数据来源于表一)。但实际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面对面的直接提问中发现达成度较弱,对一些固定知识概念题回答稍好,所以给出的达成值要比总0.63低一些,给出了0.65
/0.63/ 0.61这样的一个大致模糊数据。
(2)各指标点的达成度统计
根据上表3,与表2对应相乘后相加,得到各指指标点的具体达成度,表4。
表4-1“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对应毕业指标点达成度统计表(15自动化1班)
考核类型 |
指标点1-2 |
指标点4-1 |
指标点10-1 |
指标点12-2 |
作业:0.7 |
0.14 |
0 |
0 |
0.26 |
答辩:0.66 |
0.1 |
0 |
0 |
0.28 |
实验:0.59 |
0.124 |
0.24 |
0.275 |
0 |
三次测验:0.62 |
0.062 |
0 |
0 |
0 |
大作业:0.65 |
0.13 |
0.248 |
0.3 |
0 |
笔记:0.70 |
0 |
0 |
0 |
0.14 |
期末:0.70 |
0.073 |
0.136 |
0 |
0 |
指标点达成统计 |
0.629 |
0.624 |
0.575 |
0.68 |
表4-2“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对应毕业指标点达成度统计表(15自动化2班)
考核类型 |
指标点1-2 |
指标点4-1 |
指标点10-1 |
指标点12-2 |
作业:0.69 |
0.14 |
0 |
0 |
0.26 |
答辩:0.73 |
0.14 |
0 |
0 |
0.3 |
实验:0.63 |
0.13 |
0.252 |
0.3 |
0 |
三次测验:0.65 |
0.065 |
0 |
0 |
0 |
大作业:0.65 |
0.13 |
0.248 |
0.3 |
0 |
笔记:0.65 |
0 |
0 |
0 |
0.13 |
期末:0.66 |
0.07 |
0.13 |
0 |
0 |
指标点达成统计 |
0.675 |
0.63 |
0.6 |
0.69 |
从表4可以看出:
[建模能力]达成度一般(数据为0.63/0.68),此项也代表了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表现较差;
[分析设计研究]达成度一般(数据为0.62/0.63),只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可“入门”达成,但“深化”达成存在问题;
[报告设计]达成度较差(数据为0.58/0.60),表现在实验报告需要多次修改,大作业报告多次修改,经过教师反复修改后,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其中1班的总达成度不及格;
[自主学习]达成度一般(数据为0.68/0.69),目标的检测通过笔记的完成、作业的自我准备,答辩前的准备等。其中笔记项仅有学习的简单记录,几乎没有主得和体会,而尤其重要的是作业项,这是本课程成功的核心关键,但此项完成情况极差,只是通过抄袭来应对,一问三不知情况普通存在,多次出现启而不发,无法启的教学状态,这与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方法密切不可分。另外,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创新和独立学习不够。
哲学思想的改进:从强调规则,到强调规则和反规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以教师的兴趣、学识、人格去吸引学生。给规则以生存的空间和养分。
学生方法的改进:学生在分析、设计、研究中虽然基本达标,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是学风不够端正。学生在自我学习上的主动性不够,研究精神缺失,这个原因学生是需要承担的(普通学生学习动力不强),下次的课程,强调学习方法和笔记,预习等的方案要求,并明确执行下去。
教学方法的改进:上课,增加案例,并多演示代码,并分发下去。另外,每次课结束之后,布置本次课的思考学习题,以及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考核方式的改进:减少考核的次数,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明确规则和反规则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增加交流而非考核,交流只是为了监控,但不要过多增加学生负担。
实验方式的改进:依然采用针对每位学生在现场检查的方式,但通过重点检查和学生互查的方式展开,而不是全部都由教师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