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
(1)分工有序。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并现场表述。
(2)分析准确。按解决问题的4个基本步骤,逐一表述和分析,不是照稿读。
(3)代码运行。代码能够运行,且能够解决结果。
(5)回答正确。可以正确回答教师或学生的提问。
评分方法:
(1)各项指标达成,回答问题准确,优秀(90-100)。(评语:完美)
(2)大部分指标达成,回答问题基本准确,良好(80-89)。(评语:好,保持)
(3)大部分指标达成,回答问题有错误,但经过提示后解释正确,通过(70-79)。(评语:较好,达到基本要求,努力)
(4)大部分指标未达成,回答问题错误百出;或根本没有准备,无法回答问题;或没有按时提交材料者。均为不通过。(评语:不好,没有达到要求,慎重)
注意:
(1)整个教学内容(10章)可分3个大单元,每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少答辩1次(单班3次,合班2次,三班1次)。按下面第4点“分组与答辩”要求,各小组同学即时填写答辩题目,并做好准备。
(2)所有章节的答辩材料在答辩课前提交(材料包括:ppt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注意压缩成一个文件)),没有在“思维训练课”前提交者,以不通过评价。
(3)答辩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不允许跨班组队。
(4)无论是否参与答辩,所有答辩题目均需要在思维训练手册中完成(此为作业检查的一部分)。为减轻负担,不答辩小组可不上传材料。
(5)答辩时间5分钟,提问评价2分钟。请事先做好演练,做好合理分工,不能一人表演。答辩小组答辩前事先做好分工,每位同学在对整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各有分工,都要有表达机会。如有同学重要在模型、模块分析,有同学重点在代码描述,有同学重点在演示等。
(6)答辩未通过或没做好答辩准备的小组,记为未通过,第2次没有通过者,课程学习无效,不参加课程结束考试。
(7)答辩思路:答辩思考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编写完整程序,则答辩的思路从模型结构至每个模块结构的设计;如题目要求编写某个模块,直接以模块分析为核心。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目要求,在分析模块时,都要遵循模块设计的基本步骤:模块功能、输入输出、解决思路、算法步骤、模块代码。
(8)对于答辩中不能很好履行自已在小组中职责的个别同学,没有团队意识的同学(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将取消其课程结束考核。
思维训练手册中 “思维训练题-答辩部分”。
主要安排在思维训练课的第2节课,可完成5-7组的小组答辩(详细安排见第4点)。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在“思课”上展开答辩训练或完全完成所有预定组的答辩,安排在实验课中或其他时间完成。
(1)以45人为一个标准班,3人一个小组,分组情况如下:
班级建制 |
人数 |
分配方案 |
每周安排 |
备注 |
单班 |
45人 |
15组/每组3人 |
每周5组答辩 |
需3周一个循环 |
合班 |
90人 |
30组/每组3人 |
每周6组答辩 |
每周每班安排3组 |
三班 |
135人 |
45组/每组3人 |
每周6组答辩 |
每周每班安排2组 |
说明:
①对于单班,3周完成15组答辩,为一个循环,整个教学确保9周左右完成三个循环教学。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组需要公开答辩3次。下表中,每章按答辩题目顺序分配组号,题目不够分配,则循环从起始答辩题目再次开始。
章节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循环 |
第1次循环 |
第2次循环 |
第3次循环 |
|
||||||
组号 |
1-5组 |
6-10组 |
11-15组 |
1-5组 |
6-10组 |
11-15组 |
1-5组 |
6-10组 |
11-15组 |
随机组 |
②对于合班,5周完成30组答辩,为一个循环,整个教学确保10周左右完成两个循环教学。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组需要公开答辩2次。下表中,每章按答辩题目顺序分配组号,题目不够分配,则循环从起始答辩题目再次开始。另外,2班每章按题目分配组号,从思维训练手册中答辩题的第2题开始分配,不够则循环。
章节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循环 |
第1次循环 |
第2次循环 |
||||||||
1班 |
1-3组 |
4-6组 |
7-9组 |
10-12组 |
13-15组 |
1-3组 |
4-6组 |
7-9组 |
10-12组 |
13-15组 |
2班 |
1-3组 |
4-6组 |
7-9组 |
10-12组 |
13-15组 |
1-3组 |
4-6组 |
7-9组 |
10-12组 |
13-15组 |
③对于三班,8周完成45组答辩,为一个循环,整个教学确保8周左右完成一个循环教学。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组需要公开答辩1次。下表中,每章按答辩题目顺序分配组号,题目不够分配,则循环从起始答辩题目再次开始。另外,2班/3班每章按题目分配组号,从思维训练手册中答辩题的第2题/第3题开始分配,不够则循环。
章节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循环 |
第1次循环 |
其他 |
||||||||
1班 |
1-2组 |
3-4组 |
5-6组 |
7-8组 |
9-10组 |
11-12组 |
13-14组 |
15组 |
随机组 |
随机组 |
2班 |
1-2组 |
3-4组 |
5-6组 |
7-8组 |
9-10组 |
11-12组 |
13-14组 |
15组 |
随机组 |
随机组 |
3班 |
1-2组 |
3-4组 |
5-6组 |
7-8组 |
9-10组 |
11-12组 |
13-14组 |
15组 |
随机组 |
随机组 |
(2)非标准班级
对于非标准班组(即每班人数不是45人),或由于其他原因分配组数不是15组/30组/45组的情况,可根据每章答辩题目的难易由教师自行分配,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单班在3周将所有组分配完毕(分3次),合班在5周将所有组分配完毕(分2次),三班在8周将所有组分配完毕(分1次)。
特别注意:分组与答辩内容的确定,应在首次课后完成。
注意:以下3单元的答辩题目,根据每个单元内的答辩题目进行循环选择确定,请每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组号确定并事先将信息填写在下面的表头中,并在答辩后及时记录总成绩。
第1单元:第__章,第__题,P(__)页
栏目 |
检测 |
分工有序 |
|
分析清楚 |
|
代码运行 |
|
回答正确 |
|
总成绩:_______
第2单元:第__章,第__题,P(__)页
栏目 |
检测 |
分工有序 |
|
分析清楚 |
|
代码运行 |
|
回答正确 |
|
总成绩:_______
第3单元:第__章,第__题,P(__)页
栏目 |
检测 |
分工有序 |
|
分析清楚 |
|
代码运行 |
|
回答正确 |
|
总成绩:_______
(1)答辩思路
①两类题目
答辩思路根据具体答辩题目要求而定,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完整的程序题(要求编写一个程序,实际包括了主模块、自定义模块等部分,以下简称程序题);一类是单独的模块题目(只要求编写某个自定义模块,以下简称模块题)。它们的区分类似于完整程序题目对应“将大象放在冰箱里”整个事件,而单独的模块题目对应“openTheDoor()”这一个自定义模块。
②两类题目的答辩思路
程序题:答辩的思路从模型结构至每个模块结构的设计,参考教材例题“求2个整数最大数的平方”的解题思路,也就是说给出模型结构后(必须有模型结构图),再具体分析每个自定义模块的设计(必须有模块结构图)。
模块题:直接以模块分析为核心,要按4步进行讲述,并给出具体的模块代码,参考教材例题“求2个整数最大数的平方”中某一个模块如getMax的解题思路。
注意重点:
不管是哪种类型题目的答辩,自定义模块的4步都是重点(遵循模块设计的基本步骤:模块功能、输入输出、解决思路、算法步骤),要给出具体的分析,而不能读PPT讲稿。
模块分析中第2步的输入输出以图形方式表达后,要分析后给出具体的形式和归属。
(2)答辩示范
下面以“模块题”为例,来说明PPT的制作及讲演的顺序
答辩题目:编写模块,根据长方形的高和宽(均为整数),返回长方形的面积。
1自定义模块设计:(本题只要求编写自定义模块,所以不从主模块开始分析)
①模块功能
求长方形的面积
②输入输出
形式:int getArea(int height,int width)
归属:Int
③解决思路
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高*宽
④算法步骤
首先计算面积,然后返回面积
⑤模块代码
int getArea(int
height,int width)
{
return height*width;
}
2测试模块(主模块设计)
int main()
{
int h,w,area;
cin>>h>>w;
area=getArea(h,w);
cout<<area;
return 0;
}
3程序运行
以小组8进行第3章的答辩为例,说明上传结构与文档格式如下:
8-3-小组-答辩.ppt文件,ppt中一定要反映重点模块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供演讲时使用。这里8指第8组,3指第3章的答辩。
8-3-小组-答辩.rar文件,此文件是程序项目的压缩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