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教学点建议

教学内容

核心知识要点

核心智力技能(步骤)

核心检验点

核心教时数

1

模型模块

1掌握解决简单问题的四个步骤

2初步掌握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模块化设计思想,初步认识主模块和自定义模块样式与特点

3初步掌握模块的组织形式-模型结构

4初步掌握简单函数的调用规则

5初步掌握规范命名方法

6初步掌握VC开发环境,可以编辑、编译、连接、运行代码

1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2模型与模块设计方法步骤

3规范命名方法步骤

4从编写代码到运行程序的方法步骤

可仿照教材案例设计最简单的单归属程序,为自行设计单归属程序奠定基础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2

调试技术

1辨析程序中三种错误及出现环境及调试方法

2进一步认识模块,理解模块的封闭性

3认识多种数学函数及使用方法

1针对各类错误的调试方法步骤

2模型与模块设计方法步骤(强化)

可完成对最简单的单归属程序各种类型出错的及时处理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3

基本数据类型

1理解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分辨不同数据类型的使用环境,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特征

2掌握常量、变量的命名规则和使用方法

3初步认识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作用域特性

4掌握运算符分类,以及常用运算符使用方法

5进一步认识模块,理解模块间联系(关联性),掌握函数四种形式

1混合运算的方法步骤

2模型与模块设计方法步骤(强化)

可设计最简单的单归属程序,为建立多归属程序奠定基础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4

低级数据类型

1理解指针含义,学会保存指针

2体会指针使用的好处,掌握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3理解动态申请空间必要,并学会动态申请空间

4掌握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存期和作用域

5初步掌握不同指针之间的相互转化

1指针作模块参数的方法步骤

2动态申请空间的方法步骤

3模型与模块设计方法步骤(强化)

可设计最简单的多归属程序,为建立系统程序奠定基础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5

结构编程之顺序与选择

1理解结构编程的特点,明确数据流程步骤

2掌握交互(标准输入输出)方法、赋值方法,初步理解克隆技术

3学会根据不同选择环境,使用不同的选择语句

4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理解模块的全局性,三较熟练使用多归属函数编写较大的程序

1操作数据的方法步骤

2使用选择语句的方法步骤

3多模块多归属设计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简单的系统程序,其中选择使用各功能模块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6

结构编程之循环

1理解循环结构的使用语境和语法结构

2熟练掌握循环规则,即三要素和循环规律

3熟练掌握运用规律的递推和递归两种思路

4初步掌握多人合作思路,进一步领悟面向过程编程中的模型、模块结构和角色分层设计思想

1使用循环语句的方法步骤

2递推和递归的方法步骤

3多人合作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简单的系统程序,其中循环选择使用各功能模块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7

数组

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元素的寻址方法

2掌握一维数组的基本排序方法

3掌握一维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实质

4学会以数组作参数构建模块,实现数组的输入、输出、排序、删除等功能

1一维数组排序的方法步骤

2一维数组作模块参数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分数管理系统(数据结构采用分组数组表达分数)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8

字符串

1掌握字符串的本质和核心指标

2掌握字符串的数组表示方法和指针表示方法

3掌握字符作为函数参数进行函数调用的实质

4理解并掌握指针数组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5学会以字符串列表作参数构建模块,实现字符串列表的输入、输出、排序、删除等功能

1字符串作模块参数的方法步骤

2指针数组作模块参数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分数管理系统(数据结构采用分组数组表达分数,指针数组表达姓名列表)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9

结构体

1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含义和定义方法

2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输入、输出等方法,及向其他模块传递结构体数据

3掌握结构体数组的定义、输入、输出等方法,及向其他模块传递结构体数组数据

4学会以结构体数组作参数构建模块,实现结构体数组的输入、输出、排序、删除等功能

5初步掌握函数优化的几种手段

1结构体作模块参数方法步骤

2结构体数组作模块参数方法步骤

3模块优化方法步骤

可设计分数管理系统(数据结构采用结构体数组表达整体信息)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10

文件操作

1理解文件和流的含义

2掌握文本文件的读写方式

3掌握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方式

4学会建立数据保存模块和数据调入模块

5理解指针函数和体会指针函数带来的方便

1文本文件操作方法步骤

2二进制文件操作方法步骤

3指针函数作模块参数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分数管理系统(文件保存与调入)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11

类和对象

1初步掌握面向对象语言的设计思路

2掌握类的结构,学会建立简单的类

3学会建立对象,掌握类的基本构造函数(无参或重载构造函数)对数据进行初始化

4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尝试使用关联构建系统

1建类的方法步骤

2关联设计的方法步骤

3用例建立的基本方法步骤

可设计使用关联建立分数管理系统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12

继承

1学会动态建立对象

2掌握继承设计原则

3掌握公用继承下产生子类及访问权限

4初步掌握类模板建立方法,初步认识STL

5理解迭代思想,尝试使用迭代完善系统

1建子类的方法步骤

2迭代设计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使用迭代建立分数管理系统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13

多态转型

1理解向上转型、向下转型、多态的概念

2掌握多态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3理解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中的抽象思路,尝试使用多态完善系统

1建立与使用多态的方法步骤

2抽象设计的方法步骤

可设计使用多态建立分数管理系统

理论课时(4+实验课时(2

面向过程教学总计60课时:理论课时40+实验课时20

面向对象教学总计78课时:理论课时52+实验课时26

 

说明:

       1)核心教学点指学习本课程教学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知识点和智力点,核心教学点的核心是思想、方法、及科学步骤,及最基本的C/C++知识的支撑体现,这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任何课程教学计划,均以完成这些基本点为首要目标,核心教时数也是据此制订。当然,在课时较充裕、学习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可逐步扩充和深入各教学内容。

       2)表中列出的核心知识要点和核心智力技能指标,非一次课程即能完成,只表明这些要点学习和训练的开始,后续学习中,通过问题环境的不同,不断深入和不断训练。

       3)核心检验点是教学基本目标是否达到的衡量标准,所有的检验点都围绕一个真实系统的构建,在问题环境不断变化和需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丰富其内涵。

       4)核心教学时数中的理论课时,非单纯的教师教学时间,而是包括教师教学以及和师生双方的交流两个部分,其中,安排学生表惑,师生交流解惑时间必不可少。

5)单独面向过程教学,需教学前10章(分三个大单元,1/2/3/4章、5/6章、7/8/9/10章各为一大单元);而向对象教学,需教学全部13章(11/12/13章为一大单元)。每章节基本理论教学至少需4课时,加上各个大单元之后的复习考核(2课时)及结束复习等(2课时),面向过程理论教学至少需要48课时,面向对象理论教学至少需要62课时。

6)需说明的是,教材中很多*部分,也是基础知识概念而并非难点,注明*只是为了突出没加*部分是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而教学的最基本、最核心教学点。为更好地理解编程思想和体现思想,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特点,更深入地操作指针,在教学课时有富余和教学状态良好情况下,可选择教材中*部分。

7)特别注意,课时有限时,可适当淡化或省去专属C/C++的语法特点(如C++中运算符重载等知识),而重点关注于可针对所有计算机语言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的具体展现。

8)本课程教学推荐使用“学思行”教学模式,每周3次教学分别完成理论教学、思维训练、实验实践。“行课”的教学时间务必安排在“学课”或“思课”之后(即实验课靠后),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节奏,遵循学思行顺序,完成每段的教学过程。